前陣子發燒、感冒,最近比較好一點想到處走走,掃視地圖時在通霄發現一處是「通霄神社」,好奇之下Google搜尋,看著照片發現保留的還挺完整!
中午和賢搭乘追線火車到通霄,需花1小時20幾分,單程$88元、來回$158元。一路上時快時慢,偶爾待避、偶爾交會,看著大小、新舊的車站,海線風光讓人有一種悠閒、舒適的感受。
↑到通霄車站時已經正中午,陽光普照很溫暖。準備找美食吃午餐,看網路上大多說仁愛路、慈惠宮附近比較多,但當天走過去很多都沒開或是已經關門了。
↑「正味麵店」門口看起來挺多人的,而且食尚玩家好像有介紹過,就選這家吃了!點了排骨酥麵和小菜還有肉燥飯和一碗湯麵,味道、湯頭都挺不錯的,而且麵的量我覺得好多,一直吃還吃不完…,整個可以很飽!
吃飽之後我們到全家便利商店買個飲料就往通霄神社去了,路上有看到兩個指標指向不同的路,原來分別是一個走道路上去,另一個走神社前的小步道上去,建議走神社前的小步道會比較有感覺。
↑這是階梯入口的第一個鳥居,其實以前我不清楚這叫什麼,現在才了解這叫做「鳥居」。
↑「社務所」苗栗縣文化資產手冊指出這邊是國有地,但遭民眾佔用卻不肯搬遷,所以未對此做維護。當時去看這建築物非常有古日本建築的特色,光看屋頂就很明顯,只可惜沒維護,但裡頭到底有沒有住人就不知道了。而這邊有門聯,右邊已經不見了,左邊的是:「水色山光皆畫意」,右邊的賢則要對:「鳥語花香吟詩情」,不知道對不對,但也挺不錯的!
↑「參道」,看起來保存得很完整,兩旁的石燈籠有很多都是重新整修過的,但有這樣的規模還是很好,尤其兩旁還有樹蔭及楓葉,看起來有一種回到過去或是置身於日本神社的時空感,就要走上參道拜訪神社主體。
↑「拜殿」前有第二鳥居,不過這主體看起來怎跟印象中的神社不太一樣,原來在二次大戰後有改成忠烈祠,是否因為這樣有一點中式風格呢?走近一看裡面都堆著雜物,感覺有點可惜,屋頂也都是改成鐵皮式的。
↑「主殿」的基座,原本是什麼樣子已經不得而知,而階梯底的左右雕刻也不太明瞭是什麼,似乎都是一個謎,不過走上去之後可以俯瞰整個神社,位置非常的好。
↑這在消失的「幣墊」旁立了一個通霄神社的重修誌,而重修誌前的木棧平台也都損壞了,好像也沒在維護。
↑由上往下看參道與第一鳥居,在這季節剛好有楓葉的陪伴。很多石燈籠或鳥居上都有刻字,但年號部分皆被抹去未復原,只留日期和其他文字。
接下來就要開始來爬虎頭山了,由旁邊的道路往上走,轉彎處有一石碑但看不太出來是什麼字,旁邊有一條通道引往WC,繼續往上會到達一處景觀平台。
↑這是在景觀平台所看見的景,可惜當天下午變成陰天沒什麼陽光,平台旁邊有停車場,還有一條階梯往上,想必就是虎頭山頂了。
↑這是在平台前有一砲管,從瞄準孔中看往炮管前有著不一樣的視野。
↑制高點上可以看到通霄的360度全景,真是被這樣的景觀給深深吸引住了~地上有一個眺望圖,解說看從哪邊看過去可以看到那些山、建築等等,當天因為天氣不是很好,如果好天氣的話相信都可以看很遠!
↑特別的座椅,好天氣時來這邊坐著欣賞360度的風景,聊著天,我想可以待很久。
↑回望神社,如果一剛開始走這條小步道上神社,是不是比較有感覺呢?
通霄的街上悠閒地散步都令人感覺很閒逸,下午2-3點,路邊開始擺起了下午時段才會有的美食,雖然很多樣化,但肚子還不餓。距離16點的火車還有一段時間,於是我們走到通霄海水浴場去看看,發現目前未開放,只有夏季時間才開,回到車站坐在候車室休息,看到許多騎腳踏車的人也準備搭上火車。
通霄-三義,繞了半圈又回到苗栗,說實在的有點奇妙,從海線到山線,以前聽傳聞有要蓋一條山線至海線的鐵路,但應該只是傳說而已吧~
回到台中車站已經17點多,是準備吃晚餐的時間,我們到後火車站的一家"費城起司堡"吃晚餐。
↑左"費城乾酪薯餅堡(牛)",右"吮指炸雞餐(二塊)",價格雖然不像麥當勞或肯德基貴,但堡看起來的料有點小,薯條吃起來也尚可而已,軟性飲料是免費暢飲自行取用,而炸雞的皮很脆厚,但我不太喜歡,剝了皮之後裡面還挺油的,而且沒什麼味道,要撒胡椒鹽才夠味,這讓我想起有次在肯德基吃到放太久皮軟掉又很油,吃到最後想吐的那個炸雞,之後對炸雞都有一點怕了。
吃完晚餐,賢到新時代快速剪髮100修剪頭髮,之後再直接到健身房沖洗,最後到火車站前搭公車回家看電影,真是充實又悠閒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