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黑熊來了之後,麥覺明導演在今年上映「山椒魚來了」,票房聽說有1200萬!這次在台中科博館免費上映,而且麥導還會去映後會談,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山椒魚來了

午餐後休息片刻,我便急忙前往科博館。大約下午1點抵達時,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了。幸好我的同學菁已經幫忙占位。活動地點在B1紅廳,這裡有點像遊客中心的放映室。由於參與人數超出預期,工作人員不得不臨時增加許多椅子,甚至在另一個廳同步播放影片,不過映後討論只在紅廳進行。

山椒魚其實並非魚類,而是屬於兩棲類的隱鰓鯢亞目,俗稱小鲵。牠之所以被稱為山椒魚,是因為身上散發出類似山椒的氣味。在台灣,目前已知有五種山椒魚,包括台灣山椒魚、阿里山山椒魚、南湖山椒魚、觀霧山椒魚和楚南氏山椒魚。這些山椒魚大多棲息在高山的涼爽溪流旁或岩石下,這也是為什麼在影片中我們經常看到人們翻動石頭尋找山椒魚的身影。

這類生態紀錄片的拍攝通常非常耗時。導演麥覺明花了整整17年的時間才完成這部電影,這反映了拍攝生態紀錄片的艱難,需要的不僅是時間,還有耐心和毅力。除了捕捉山椒魚的畫面,還包括了研究、調查和尋找的過程。團隊不止一次地往返於各大山脈。影片的後半部分還提到了一位學者在調查過程中不幸喪生的事件,這讓人感到非常悲痛。研究團隊決定完成他未竟的志業,這份堅持令人感動。

在觀看電影之前,我聽說大部分內容都是研究人員的工作畫面和山景。然而,實際觀看後,我發現這部電影具有深厚的教育意義。它記錄了山椒魚從卵孵化到成長的全過程,這些珍貴的畫面讓我們對這些帶著微笑的小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映後,導演麥覺明和周文豪博士(科博館前學術副館長)一同上台回答觀眾的提問。看到麥導本人與電視上的形象如出一轍,他還分享了目前正在拍攝的櫻花鉤吻鮭生態紀錄片的進度。映後討論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下午5點才結束。觀眾的熱情高漲,不僅有熱愛生態和台灣製造的朋友,也有不少重複或相關的問題被提出。

活動結束後,我們在科博館即將關閉之際離開。晚餐,我們選擇了豐之味日式蛋包飯(西屯店)。這裡不僅菜單多樣,食物口味也相當不錯,評價甚佳。這是充實而愉快的一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山椒魚來了
    全站熱搜

    Bev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